NPL是最近火紅的詞,相信有在關注電商市場甚至是股票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聽過。BNPL的全文是Buy now,pay later,顧名思義,讓消費者先拿到商品,後續再選擇一次或分期付款。
什麼?真的有這麼好的事嗎?是的!BNPL真的就是讓消費者先拿到產品再付費的付款方式。想知道這樣的付款方式後面是怎麼運作的嗎?本篇文要和大家分享,BNPL如何可能,又是怎麼運作的呢?
先買後付的背景?
其實先買後付的概念,不是最近才突然蹦出的新玩意,早在2009年,eBay收購的Bill me later公司其實就是BNPL模式,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國際市場過多的關注,一直到瑞典金融新創公司Klarna,將BNPL模式導入電商支付,先買後付的概念才真正的被大眾關注。
之所以到現在才紅的原因,一部分是因為疫情,導致許多人開始需要這樣,可以先獲得商品並延後付款的服務。並且在網購客群越來越年輕化的前提下,不用信用卡還能分期的模式,對這些青少年或剛出社會還沒有很多經濟基礎的人而言,是很方便的方式。
也和大家分享,其實日本算是滿早期就引進先買後付模式,且一直都有穩定發展的國家,其中最大的受眾是沒有信用卡的家庭主婦。
先買後付的優點?
以消費者的角度來說,先買後付的優點,不外乎就是可以先拿到產品再付錢,並且可以在沒有信用卡的前提下仍有分期付款的選擇。不是所有消費者可以通過銀行的試用審核拿到信用卡,因此先買後付的機制,對這個族群而言會是很大的誘因。並且,雖說先買後付機制若是沒有在一定期限內繳納,也會有滯留金問題,然而比起信用卡的循環利息,先買後付機制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。
再者,其實對許多人而言,將自己的信用卡資訊暴露在網路上,仍是極有風險的,而先買後付機制並不要求要提供金融相關資訊,基本上只需要一個電話號碼就可以搞定。不但安全許多,在程序上也很方便。消費者只要在電商交易時選擇先買後付選項,到時再拿著手機的簡訊去超商或郵局等地繳費就好。
先買後付供應商賺什麼?
可能很多人會有疑惑的是,先買後付的供應商賺什麼?
他們主要的收益來源來自兩個面向,第一是消費者沒有在期限內完成繳費的滯留金。第二則是,與電商平台合作時,電商平台給予的抽成費。當電商品牌提供了越多元的支付,就能吸引更多對支付方式有需求的消費者,因此引進新的支付系統,對電商品牌而言會是個加分要件,先買後付平台便能以此為誘因去和品牌談合作。
電商為什麼要引進BNPL呢?
在美國,Apple、PayPal等大公司都爭先恐後引進了BNPL,近日PCHome也表示併購了一間新創的網路貸款公司—21世紀數位,正式進入BNPL時代。
為什麼這些品牌要這麼大動作的搶攻BNPL市場呢?對電商而言,引進BNPL會有什麼好處?
第一個原因:當電商平台提供的付款方式越豐富,自然會吸引到更多元的消費者。就像只習慣用信用卡的消費者,若有兩個購買渠道做選擇,也會優先考慮有信用卡支付系統的平台。因此,拓展其他的支付模式,對電商而言是個擴展消費者族群的方式。
第二則是:有越多元的支付工具,意味有越多元的數據會回到電商平台。當電商平台搜集更多消費者的數據,就可以更精準地判斷消費者心理及下一步的行銷策略。再者,當電商掌握了更多的金融數據,日後往金融市場發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,因此有學者就說到,或許有一天,以電商起家的PCHome會成為台灣最大的銀行之一。
此外,電商中也不是所有的賣家都有能力提供消費者信用卡付款的功能,因此先買後付機制,某一程度也實現了「普惠經濟」,將過往能與不能使用信用卡的隔閡給弭平,創造更開放的交易機制。
上述聽起來,先買後付不但沒有利息和手續費,更可以增加現在資金的靈活性,怎麼好像都只有優點沒有缺點,真的是這樣嗎?當然不是的,其實先買後付無論對消費者端或機制提供的這一端都還是存在隱憂。
以消費者方來看,先買後付的機制,容易讓衝動購物的消費者陷入消費陷阱,因為在下單時無法實際感受到金錢的失去,因此一直買一直買,到了後面才發現購買的量已經超越自己能負荷的範圍。這時為了避免繳交滯留金,可能會選擇用信用卡來付款,如此一來可能會造成補大洞的惡性循環。
而對提供先買後付服務的供應商來說,當因為此服務而讓消費者陷入「消費很容易」的思維中時,可能因此讓他們在日後留下無力償還的債務,即便用再多滯留金也無法迫使其將款項還清,如此一來等於供應商得要幫這些消費者負擔這些商品費用。
今天和大家介紹了先買後付,這個近期崛起的新興支付模式,因為便利且沒有經濟條件性,因此在因疫情經濟重創的後疫情時代,開始受到歡迎。
先買後付的支付模式近期越來越流行,它也無疑是開創更多消費可能性的媒介,然而在給予大眾更方便的購物方式的同時,其實其中也存在了一定的隱憂。不過如果你是電商經營者,追蹤先買後付的未來趨勢和發展是必要的。如果狀況允許,開放先買後付機制,相信也會是觀察消費者行為的一個好方式。